劳东燕:开盒乱象与个人信息保护困局
开盒的行为相当恶劣,不仅涉及泄露公民个人信息,也与网络暴力相关联。普通人动辄被开盒,一方面说明当下个人信息泄露之严重,已然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,另一方面也表明现有的法律威慑与预防效果太过有限,以致实施相应行为的人如此地肆无忌惮。若不是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,开盒的行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,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侮辱罪诽谤罪等。在好几年前,我就呼吁过,个人信息的保护必须从收紧采集环节入手,前端不加限制,到处随意收集个人信息,尤其是动辄与身份证号相绑定,单靠后端的强化监督根本就不可能管得住。理由很简单,执法资源是有限的,前端如洪水般涌来,靠后端的执法投入来治理,完全就是杯水车薪。在个人信息泄漏方面,就如今的局面来说,应该是很难有根本性的扭转了。我没有要幸灾乐祸的意思,也不是为了表明自己有多明智,只是觉得非常之遗憾。并不是所有的失误,都可以进行补救,实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效果。很多社会问题,决策方向上一旦出偏差,势必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。所谓的为了安全放弃隐私,或者为了便利放弃隐私,最终的结局是,人们既失去隐私,又未能获得预期中的安全与便利。
洞见:国内这个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,现在已经无解了。基本上在世的人每个人都泄露了个遍,你想知道什么都可以知道,无非就是成本(钱)。从各种强实名制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个结局,而这个结局基本上是无法弥补。这也是我多年反对生物信息大模型的原因,收集生物信息,比如面部指纹这些生物信息,在结合最近的AI人工智能,不敢想象会出现什么样的公共安全问题。
币安调整内部政策 允许员工炒币 每年上限为 5000 美金
上一篇
1周前
捷克央行官员对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表示“怀疑”
下一篇
1周前
发表评论
还没有评论, 告诉我们你的想法